top of page

我有一個英文名字和一個中文名字




: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Inka.

: Why on the system it's a different name?

: Oh that's my Chinese name. Inka is my English/Western name.



相信很多在國外打拼的人,都需要解釋這種情境。


「我們的中文名太難發音、太難記了,所以叫我英文名字就好。」

其實我不知道這個解釋是誰教的,至少我不記得有被這樣教過。但神奇的是,很多人會這樣解釋。


我也是這樣解釋。



從幼稚園開始,我就被老師給了一個英文名字「Inka」。我爸到現在都還是叫我 Inka;第一份工作是在新創公司,同事都用英文名字,我也理所當然的被叫 Inka。


到了國外交換、念碩士時,因為大家可能也唸完就散了,我也不想他們過了兩個月還記不起我的名字怎麼唸,所以就一直用英文名字行走江湖(?)


不過我的學程畢竟會討論到不同文化,當同學知道其實我有一個「真正的」中文名字時,都很震驚地問為什麼我們要理所當然地使用「對外國人較友善」的英文名字呢?一兩個同學也信誓旦旦地說:不管多難記、多難唸,那個就是你的名字,我們會尊重並且努力把它記好、念好。(後來不也是一直叫 Inka 哈哈哈)


不只一次,他們這樣回饋:


“I personally feel so sad about this.”

等等,為什麼要 sad?我本人不覺得 sad 啊,我很喜歡我的英文名字啊!它也是代表我的身份啊!


說實話,其實我對於「外國人為我們感到難過」這件事,感到蠻困擾的。使用哪個名字,有這麼重要嗎?既然對我沒那麼重要,那你為什麼要替我感到難過?


即使我已經說過自己不介意、也很喜歡自己的英文名字,大多數的人還是會對於「我們有另一個西方名字,是上英文課時創造的」感到不可置信。


而當我們說,如果不喜歡別人給自己的英文名字,可以自己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更覺得我們誇張,直呼我們這種「自己創造名字」的行為真的太奇葩。


是不是我們前面那樣的解釋聽起來太委屈自己?我們有沒有更好的解釋?


「小時候上英文課,當時的我們知道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英文名字。這個名字跟隨著我們長大,它就成為了我們的第二個名字。」

內心 OS 版本:


因為通常外國人沒辦法把我們中文名字念好,為了不浪費彼此太多時間,你叫我英文名字就好。


在國外,我第一次認真思考要用自己的中文名字,就是在我找正職的時候。


當時 LinkedIn、履歷、動機信上我全都是以自己的中文名字署名。因為這可能牽扯到簽證、合約,我理所當然地認為:假如使用自己沒有登記在護照上的英文名字,可能會為我帶來一些麻煩。


直到面試、順利錄取時,主管、人資跟我再三確認自己的名字,我都重申自己要使用的是中文名字。


說實話,除了是為了避免名字不一致問題,我也想著:既然都要工作了,同事應該會認真記名字吧!於是也想給他們一些小小的挑戰哈哈。


果然一年多下來,我親眼證實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其實沒那麼難記。雖然外國人沒能把聲調發對,至少我知道自己的中文名被外國人唸起來是什麼樣子、我也知道他們叫的是我。


當同事看到我的 WhatsApp 跟 LinkedIn 仍留有的英文名字時,我們也把英文名字這個話題再討論了一遍。大部分的同事都很開心他們能夠認識我真正的中文名字,也表明「聲調很難,但他們想努力唸對」這件事。


我覺得他們的努力很可愛。明明身為名字主人的我們都沒那麼在意(一個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心態),外國人卻把這件事當成是自己的名字那樣地在意。


曾經想過,我是不是不那麼在意自己名字被唸的正不正確?是不是沒那麼在意自己的名字?後來想想不是。從小到大,如果是認識一段時間的朋友還寫/打錯我名字的字,我真的會翻白眼氣死。


沒選字的先氣死、想不起來是哪個字的更沒救。


這可能就是有中文名字的人的雷點吧:D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