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荷蘭買房打怪記

半年了。一直有想把在荷蘭買房的經驗打下來的念頭,只是很猶豫自己該從哪個角度切入;也覺得自己太久沒寫文章,腦袋鈍鈍、不太能好好組織文字。在一次認識新朋友的聊天中,當我提到 "I was really lucky to get this apartment." 朋友回 "But luck only happens if you try your best." 當下,我像是回到去年那混亂的十、十一月,在隔年一月底就要流離失所的壓力之下,我鐵了心要買房,也知道我必須先找到一個短期住所,讓我銜接住進人生中的第一個自己的家。在荷蘭最令人憂鬱的月份,我看見前方有好多怪物要打,而我唯一有的武器就是每個月的薪水。



預算限制

第一個最好掌握的怪物就是「買房預算」。由於在荷蘭的貸款是依照貸款人永久工作合約上的年收入來讓銀行決定可以貸的總額度,一旦有了一個數字,你就可以把在預算範圍之外的物件全部刪除。那剛好在預算上下的物件呢?通常也要刪除,因為這裡買房是競標機制,網站上列出的金額通常只是最低起標金額,真正會成交的價一定都會超過自己的預算。對付這個怪物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跟他過不去、站在它的肩膀上看著下一個怪物在哪。



看房時間

第二個怪物就是全職工作者最缺少的「時間」。由於我自己有使用一個房仲開權限給我的付費平台,在上面假如看到自己喜歡的物件,可以註明自己偏好哪些時段(一到六,時段為上午及下午)約看房;房仲收到申請後會幫我聯絡賣方,最後決定一個時段,寄信跟我確認這個時段可不可以。我有成功約到看房的,沒有一個是在禮拜六,時段通常也不會給你選(基本上都是自己配合,不然改時間還要 email 來回、成功機率也低,因為真的太多人看房了,賣家不差你一個)。


到頭來,還是慶幸自己的工作不需要進辦公室。我總共看了 6 間房,2 間房是我特別請特休去看的,另外兩間就是在工作的空隙之間早起、騎腳踏車衝火車站、邊焦慮老闆會不會找我找不到人的情況下完成的,後來想想真的是對全職工作者很不友善的怪物。


對付它的最佳武器,其實就是不要不捨得用年假而已。


語言隔閡

雖然學了幾年的荷蘭文,等級完全不是買房子的情境可以用上的。當初是在決定要買房時,也有考量到對荷蘭房子不了解、語言隔閡的問題而請了仲介,所以這個怪物就是用錢錢解決啦!


在荷蘭,大多數的荷蘭人買房不會請仲介。因為自己懂荷蘭文、也有家人朋友可以幫忙分析,以省錢著稱的民族才不會想把錢給仲介。我對台灣的房仲服務不熟,但我可以跟大家分享為什麼在這裡大家會認為請房仲沒什麼必要。


在買房前期,房仲最重要的功能是「媒合物件」及「約看房」。大多房仲在這個時期都沒有發揮什麼價值,基本上都是靠自己在平台上設定篩選器,系統會跳出符合需求的物件,自己再主動去約看房。房仲通常不會主動幫客戶介紹適合房源、或提供內線消息等。


某些房仲公司會有提供付費平台,據說這些平台的房源會比免費房源網站 Funda 早一天,讓你約看房的成功機率提升。這些平台也有自動化約看房時段功能,加上房仲會幫忙喬時間,不像 Funda 要填表單或者是打電話、也不一定能得到回覆。


到了「看房階段」,房仲如果時間可以配合的話,就會陪客戶一起看房(對你沒看錯,房仲沒時間就不陪看、太遠也不看。假如客戶自己看了房有想要出價,房仲會再自己「找機會」看看能不能去看房)。假如能一起陪看房,我覺得這是請房仲能發揮最大價值的地方 -- 我的房仲能跟賣方房仲講荷蘭文!依據我的經驗,房仲會踏踏地板、試用水龍頭、敲敲牆壁、看看天花板、廚房使用痕跡,問的問題也會涵括住家環境周遭、管理委員會的財務狀況、目前出價狀況等等。並不是所有賣家、賣方房仲都能說流利英文,能有一位講荷蘭文的專業人士在旁邊幫我分析,是我覺得花錢最值得的地方。


有趣的是,每次我去看房,我的房仲都是專門潑冷水的。他會先問我喜不喜歡這間房子,然後逐一列出他覺得好與不好的地方(通常缺點比優點多很多),再讓我回去想有沒有想要出價。有一次我獨自去看房,後來寫信跟房仲說我想要出價。房仲就自己做了研究,發現那間房子的某些問題後,幾天後用電話跟我建議不要買。


這其實跟我對仲介的刻板印象落差蠻大的。我以為他們會為了成交速度而盡量讓客戶試著標標看;也因為這點,讓我對自家房仲的信任程度大大提升。


如果決定要「出價」,房仲會跟你討論、看看預算、或建議適合的出價金額。這時候通常客戶只需要出一張嘴,房仲會幫你填完表格、追蹤結果。假如有順利「競標成功」,後續的合約文件,可以要求他們翻譯一些重點事項。我的房仲也幫我檢視、甚至修改了裡面一項對我不太有利的條約(當時其實我有努力理解對我不利的點是什麼,但現在我已經忘了XD)。再來,他們會寄 email 提醒你重要時間軸及待辦事項,我不需要擔心漏了什麼。


順帶一提,因為我財務顧問也找同一家公司,他們能互相掌握我買房與貸款申請進度,也蠻方便的。


總而言之,要不要請房仲這件事真的可以自己多去比較。很多公司的方案是「你成交才需要付錢」,多瞭解荷蘭房仲在幹嘛也是很有趣的經驗。我在交屋的那天,房仲其實沒必要陪我去公證,但他說他願意陪我去、幫我拍照,他說這是他工作中最喜歡的部份 -- 看著客戶圓夢、找到 the one。我不僅搭了一趟便車、也聊起了他當房仲所需要受的訓練、他對於當賣方房仲或買方房仲的偏好等。我事後想想,身為一個外國人,一個人在荷蘭買房其實是一條繁瑣又孤單的路。但我一路上都有人可以用英文溝通、甚至見證了我簽約的時刻、在終點時得到了一瓶香檳,對我來說不僅是很好的服務、也是很棒的經驗。


在地政事務所與賣方、公証人


得失心

沒想到,在荷蘭買房跟面試、找伴侶一樣,在媒合的過程中得失心都不能太重。我曾經有一間很有希望得標的房子,到最後因為房仲沒主動追蹤狀況而被標走。當時在即將流離失所、預算有限的壓力下,氣餒到覺得自己應該半年內住不進合適的房子了。後來第一次中標 Covid,不得已將當週兩間約好的看房順延到下週。


隔週一,我接到房仲電話說:某個物件因為收到蠻多人出價,將要在當週二的下午五點結標,問我要不要把週五的看房提前到週二早上。


當下,我先問房仲知不知道目前最高出價金額?因為假如出價金額高於我的預算,那我去也只是浪費時間。房仲說,這個要到現場問才知道。


隔天起了個大早、克服各種交通困難順利看到房了。房仲問了目前最高出價金額,「據說」是遠高於我的預算的,但數字是不是經由賣方房仲刻意哄抬的也不知道。


我問:「我寫動機信、說要買傢俱會加分嗎?」房仲:「可能會,但最重要的還是出價金額。假如人家高你很多,他們當然要錢。」


我心想,反正出價不用錢,我就告訴房仲:就幫我出我的預算天花板,附帶買傢俱吧!反正機會應該是渺茫。我還要趕回去上班、當晚還要搬到短租的地方去呢。


回去上班後,不免地跟同事抱怨我早上看了一間浪費時間的房、隔天要去更遠的地方看房(但起標價更高、機率更渺茫等等)。殊不知隔天,我竟然被通知得標了。


「恭喜你!你是第三高的出價者。第一高的因為有得標其他物件而放棄;第二高的金額跟你很接近,但你贏在願意跟他們買傢俱!我真的沒預期這狀況會發生,但能以這個價格成交,真的太恭喜你了!」

當下,我還在前往看房的路上。我立刻折返回家,跟昨天抱怨的同事、家人講這個消息,努力消化這一切的事。昨天才看了 20 分鐘的房,因為整體條件都有符合我的標準、以「出價不用錢」心態出價;前一個禮拜還在 Covid、極度厭世、昨天才搬家、懷疑到底以後要住哪的我,居然就這樣買到房了。


回到一開始朋友告訴我的那句話:"Luck only happens if you try your best." 我一直認為,我買到房大多是幸運、因為那個最高出價者放棄;但如果我沒有振作起來、排除萬難去看房、堅持自己的預算限制、就算沒希望也要求我的房仲幫我提交 offer,這件事也不會發生。想到這裡,我便決定要以這個角度來寫這篇文章。


那克服「得失心」怪物的祕笈是什麼呢?我認為是清楚衡量自己能力後,堅持自己的預算底線。假如你沒能以願付價格得標,那他的最終成交金額也絕對高過你衡量它的價值。提早開始找房、不讓自己陷入流離失所的時間壓力、持續耐心尋找,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坐在自己的家,打著我的荷蘭買房打怪記,回想一切都發生得快又突然。在荷蘭這個社會,因為租金高的誇張,幾乎是高於或等於每月房貸,「買房」已經成為一個標準的社會期待、也不是一件只有富二代才能辦得到的事。因此,幾乎留下來工作的海外人士都會買房。對我來說,它是一個人生重要里程碑,但並不是一個人生重大決定 -- 並不是說我決定以後就不回台灣、在這間房過下半輩子了。這間房解決了我租房可能會被終止合約、漲房租的風險,也成為了我的資產、讓我對荷蘭的生活多了一份認同感。同時,我藉此認識到養一間房會經歷的事、原來要繳這些哩哩摳摳的費用等,是一段很「貴」的經驗。



希望大家看完能認識到在荷蘭買房的另一個面向。如果還想看其他台灣單身女子買房的心得,歡迎去看即將再度成為我鄰居 Iris 的文章:在荷蘭買了一間房:遇見理想公寓


祝福大家在買房的途中都能遇到好人!



荷蘭第四大城 - Utrecht

標記:

1,359 次查看

2 Comments


Mia liao
Mia liao
May 24, 2023

請問從在荷蘭開始唸碩士,到買房,大概是幾年的時間呢?

Like
Chia Ying Lai
Chia Ying Lai
May 24, 2023
Replying to

請問這個問題是想要知道要在荷蘭待多久才能買房嗎?這個不一定喔!我是有了永久工作合約才能夠貸到足夠的款項;如果有現金的話就沒什麼年限限制。

Like
bottom of page